博雅悅讀|西鄉書館讀書推薦46:《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作者:黃常秀瀏覽數:6次
▎關注“廣西希望高中 美愛教育”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資訊。 讀書推薦第46期 作者:黃常秀 回首十多年的教學生涯,盡管足跡深深淺淺,但一路而來,一路成長!回望那一堂一堂語文教學之路,鋪墊在我腳下的是課上的一言一語,是課中的一思一悟。盡管我的探索還未成熟,盡管過程歷經困難重重。但是,很慶幸,那一年我與它結緣了。一本充滿著人生智慧的課堂實錄,讓我的語文課堂找到了堅守的方向。淺淺小語,灼灼流光,最喜是你——肖培東《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是特級教師肖培東的課堂實錄,涵蓋了閱讀課、寫作課、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等基本課型。全書篇章結構很是特別:先是“淺淺小語”,三言兩語概括上課的心得;其次是課堂再現,再現課堂真實;再次是“教學感言”,重現自己的備課、設計的心路歷程與思考;最后是名師點評,評價得失,進一步輔助我們理解課堂,指導閱讀。我在閱讀本書時,賞實錄,讀感悟,品點評,一步一步對照反思,從實踐到理論,收獲了滿滿的感悟。 “淺淺小語”—— 一段潺潺流淌的智慧之源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中“淺淺小語”,字字珠璣,句句璞玉,段段錦繡。這些賦予智慧的哲思妙語,如一顆顆寶石閃爍著熒熒之光,耀眼于語文的天地之中。 有些語言如細流,淅瀝吟唱著語文的歌,潤人心田:
有些文字如激流,當當敲響了語文的警鐘,發人深思:
有些文字如深海,碧波蕩漾,哲思深邃:
“淺淺小語”,潺潺地也流淌在我的心中,讓我對語文有了更為深切的思考。語文之于我,不僅僅是考試分數,更是一種親近,一種引領學生與作者的心與心的共鳴。這才是真正的有魅力的課堂,真正有語文素養的課堂。 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要把握好“三度”,即溫度、深度和寬度。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我們要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生才會不自覺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走進唯美中,獲得美的享受,引導學生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理解文本,感受文本,從而使他們獲得認識、體會,進而形成一種學習的能力,這才是一節有效而又美好的課堂最大的成就。 課堂再現—— 一曲精湛的課堂藝術之歌 語文課堂應瞄準什么,才能在課堂主導作用下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不失質樸的真語文? 課堂聚焦,應是文本細讀!肖培東老師不僅自己能夠對文本有著很深切的理解,更是在課堂活動中處處引導學生走就文本,細嚼文本,與文本共鳴。在他的課堂中,教字,教詞,教句,教篇章,教我們能感受到的也應該要感受的思想。他的課堂充滿著五味“真火”:哲學味、文化味、情感味、藝術味及語文味。課堂精準定位教學內容,課堂結構精致細膩,教學流程張弛有度、層層推進,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和思維品質在一步一步追問中得以具體落實與提升,真可謂“細節見功夫”。 不僅是閱讀《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一書,更是在一次中語會上,我有幸親臨現場聽過他授課《皇帝的新裝》,聽他的課如沐春風,始終沉浸在他一步一步的課堂引領中。對于他的課堂,我有兩方面的受益最大: 語文課堂教學,朗讀理應成為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奏響精彩課堂最悅耳動聽、美妙迷人的樂章。 語文課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誦讀,自讀、品讀、范讀、齊讀、小組讀等多樣化誦讀,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誦讀,使原本無生命的語言文字更加生動鮮活起來,更加富有詩意。肖培東的課,不遺余力地把朗讀進行到底,讓學生在朗讀中,讀順字詞,讀通文意,讀出意境,讀出神韻,讀出情感,從而受到熏陶,獲得啟迪,享受樂趣,美哉! 如《山羊茲拉特》一文的課堂,一個簡單的 “咩”,卻讓他帶著學生讀出了千種風情,韻味無窮,走進“咩”字的深處。學生對“咩”的含義進行了很充分的詮釋之后,讀出“安慰、急切、開心、幸福”等情懷,課堂在朗讀中結束,余音裊裊,思緒綿綿,繞梁不去。 從《沙之書》到《假如我有九條命》,從《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從《一雙手》到《斑羚飛渡》,從《春酒》到《我的早年生活》……課課朗讀,適時指導,真正把朗讀落到實處。難怪特級教師王君說:“培東最讓人叫絕的是他的朗讀教學。聽培東的課,我常常感動于他的執著——他幾乎不用其他外在于語言的方式,而只用朗讀這種再現語言的方式來支撐課堂,推進課堂。他的朗讀教學無處不在,無處不美。在《斑羚飛渡》中,有分析有朗讀,有朗讀有指導,以讀促析,或者以析助讀,無讀不成析,無讀不成課。” 朗讀成為課堂的一種堅守,在逼仄的現實中實屬奢侈。但于我而言,卻是心之所屬,我喜歡他的這一種堅守,淺淺的,在瑯瑯書聲中飄散語文味。我陶醉,簡單卻不膚淺。他在文中說:“淺淺的,不理會世界的喧囂。我的語文身影煢煢獨行。你會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回來,與一直站立的我們相遇嗎?”是的,我會,如他一樣,堅守一種純凈。 在平常教學中,為落實教學內容,針對文本的問題就自然一個接著一個而來。但是問題也隨之接踵而來。一個一個課堂碎問,打破了課堂的整體性,將文本切割為一個一個問題,既機械又低效。可以頻繁問問答答的問題,思考容量和空間都小,缺乏思考價值,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成效很低。但是肖培東的課堂,卻總能有效地通過思考話題探究話題這一方式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是可以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的有效課堂提問。 如《斑羚飛度》中,在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他設計了一個主問題:這是一次 的飛渡?這個主問題猶如一把鑰匙,激起了學生思維交流的興趣。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但肖老師卻不是簡單的點評,而是追問到文章細處,讓學生感受文章詞句的溫度。再以一個問題結課:“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撥開這片燦爛,你看到了什么?整堂課,就只有兩個問題,但卻精準地指向教學目標。 《孔乙己》中,以三個看似簡單卻層層鋪墊的問題構建課堂:你們最記得孔乙己的什么?小說中的人最能記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重點研討)?這些人真的是記住孔乙己了嗎(主題探索)? 他這種富有藝術型的課堂提問,使得課堂重難點得以解決,又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在這本課堂實錄中,每一次讀課堂再現,真心為肖培東老師的才情嘆服。文本的理解,課堂的構架,平等的課堂對話,真切的贊賞等等,無一不是其精湛的課堂藝術的再現。我在課堂實踐中就以冰心的《談生命》為探索,引導學生以話題理解文本,效果甚好。 課堂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無論是在課堂導入部分,還是結尾部分的視頻插播(《喬布斯的傳奇一生》),都能夠非常直觀地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有利于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文本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生命詮釋。 (2)關注學生細膩的生命理解。對于文章內容理解,我簡單地分為兩部分,抓住兩個比喻,以話題走進文章內容,避免了課堂碎問多的問題,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 回歸文本談生命,學生的見解雖然還停留淺層次的認識上,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引導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行為。 詩意對話—— 一幅充滿哲思的圖畫 我總是固執地認為,教語文的多少要有點詩人的氣質與才情,才能是一個真正能夠領悟作品情思的語文老師。肖老師的語文課,有這樣的特質;他的身上,有這樣的才情。他的教學感言,富有深度,顯示了他對文本探究的深度與廣度。他的課堂語言,富有品質,你會發現詩意其實可以流淌在課堂之上,流淌在生活之中。 他說:“把一朵花的微笑讀成祝福,把一聲羊的“咩”叫讀成警醒,讓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誦夏日時光的名字。” “這滿紙的花瓣,你會采摘哪一朵芬芳你的課堂?在哪一塊土地上種花,都需要注入你的心。”多么詩意的文字,多么詩意的情懷。 真正的詩意是接受精神的洗禮,讓我們的心靈慢慢走向潔凈,走向崇高,在課文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詩意的橋。 肖老師用自己的文字彰顯一位語文老師的功力,也默默展現了內心的那一份情懷。掩卷長思,是什么成就了一位名師?是什么滋養了這暢汗淋漓的課堂?我想,是愛吧!是肖培東老師發自內心對語文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這一種愛,奏出了語文課堂詩意的樂曲,久久縈繞在學生的耳畔,縈繞在我們的心中。 看肖老師的課堂實錄,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那個膚淺的自己、狹隘的自己,在堅守和妥協中梭巡的自己。我常常問自己,什么時候,我該怎樣做到這樣的美呢?但是,如今站在巨人的肩膀重走語文教學之路,我卻不再感到迷惘與彷徨。最美語文課堂,非君莫屬——《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 ![]() 圖文|黃常秀 校對、編輯|曾振榮 初審|唐應偉、姚之發 終審|黎傳文 投稿郵箱|boyaxigao@163.com 廣西希望高中校訓 公誠·厚愛 我們的辦學理念 真善美愛,全人教育 我們的愿景 最美的校園、最好的閱讀、最到位的通識課程、 最有愛意的教育、最受學生喜愛的學校 招生熱線Admission's hotline 0771-6315199 18378769188/17776610892 電子郵箱E-mail 學校網址Website 學校地址Address 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路9號(武鳴里建) ![]() -掃碼關注我們- 廣西希望高中 美愛教育 上一篇: 我與希高|10級校友黎子鈺: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