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廣西有不少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學業。為幫助這些孩子繼續求學,2002年,我國第一所以希望工程命名的普通高中——廣西希望高中誕生了。20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10457名初高中畢業生,其中,資助了1821名貧困學子完成高中學業,考上理想大學。近日,學校舉行20周年校慶,校友們重返菁菁校園,見證希望高中日新月異的20年。
▲學校大門。
這里從舉步維艱到現代大氣
建校第一年,學校從全區各地招生93人,全是家境貧困、無力完成學業的學生。學校創立的前3年,無固定的辦學場地、無穩定師資、無辦學經費,舉步維艱。印尼金光集團伸出援手,在學校設立助學金,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學子。
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蔡耀忠先生得知廣西希望高中辦學艱難,除了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外,還聯合了9位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共籌集資金7000多萬元,在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購買192畝土地,請來北京的建筑設計師設計校舍。
2005年,一所擁有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教工宿舍、運動場、體育館與食堂的現代中學落成。
這里讀書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來自學習力。廣西希望高中為了促進教師成長,成立了“博雅教育研究院”,主要職能是跟蹤國內外前沿教育實踐、研發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同時引領和推動教職工持續學習。
讀書成為全校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廣西希望高中不僅學生要堅持閱讀,從校長到教師、教師輔導員,再到食堂、保潔、保安等工作人員,都要堅持閱讀。學校的全體教師被分成若干個讀書小組,每周共同閱讀兩個小時;學校的教輔人員、后勤服務人員每天閱讀半小時。學校每學期都會在教師、職工中評選出“讀書達人”,進行全校表彰。
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們的思想發生碰撞,每個人變得更有激情、更有溫度、更有深度。在一次次的閱讀中,老師們的個性得以張揚,氣質得以塑造,學校的文化得以積淀。
▲圖書館。
除了閱讀,廣西希望高中全體教職員工還學習并踐行“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通過學習,教師改變了過去一些觀念,堅信人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才能,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教育不是只專注于學生的分數和升學指標,而是關注學生的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方面的成長。
學校摸索出一套課程體系,平衡中高考升學和素質培養的矛盾。學校運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以及“高效執行的4原則”,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心聲,規劃人生的目標,激發學習的內驅力,承擔起自己學習與成長的責任。
▲運動場。
這里激勵學生自主發展
學校在應試上做加法,開發多元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營造主動發展的環境。開展閱讀活動,推出“6年72本書目”的閱讀規劃,學生每天閱讀半小時,非畢業班每周開設兩節閱讀課;開設“人文綜合課”,整合語文、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教學資源;學校開設游泳課、戶外營地課、生活教育課,讓學生在徒步、登山、崖降、溪谷探險中,戰勝并超越自己。
學校將因材施教落實到實處,進行多層次教學,幫助每個學生找準定位。實行導師制,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關懷,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成長路徑。學校成立“藝體部”,強化體育、美術、音樂特長生的專業技能,幫助體育、藝術特長生考入理想院校。
▲游泳館。
學校創設多樣化校園活動,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堅持全校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天17:00~18:00,學校關閉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等場所,全體學生到戶外進行體育活動。
從2002年兩間教室,到2022年學校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從2002年全校93名高中學生,到2022年,在校初高中學生3490人。20年,篳路藍縷;20年,聚愛前行;20年,不斷超越。如今,廣西希望高中朝著希望,面向未來,再次開啟嶄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