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廣西希望高中 美愛教育”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資訊。
《大話中國藝術史》
——“不正經”的中國藝術史
讀書推薦第42期
作者:李俊梁
有沒有一種人,讀書很挑剔。專挑自己能讀下去的,通俗易懂的來讀。太難的字太難懂的意思先不管,嘩啦啦讀下去再說。從而有一種源源不斷的,想要去讀更多的書的欲望。應該有,我就是這種人。
那么當我們需要了解一門學科,被擋在艱深難懂的大門外止步不前時,有沒有一本書能輕松的給我們打開這扇大門呢?
有,這就是我今天要推薦的一本書,足夠淺顯易懂,且做到了深入淺出。
這是一本關于中國藝術史的書,名叫《大話中國藝術史》。作者叫意公子,女性,是一位自媒體創作者。關于東西方的藝術家及藝術作品,拍了不少視頻,寫了不少文章。放到各大網絡平臺,累計了不少播放量和粉絲,說是網紅不為過。“大話”一詞,戲說,虛夸不實的意思。中國藝術史這么莊嚴的題材,用“大話”來講述怕是不太嚴謹吧。但通讀下來,本書戲說的成分不少,虛夸不實沒有。

我認為,把藝術史和藝術鑒賞做到大家愛看是不容易的。要讀這本《大話中國藝術史》,是因為做中國藝術史的課件,講給中學生聽。按太嚴謹的書籍來做,學生無心聽講。這不能怪學生,怪我。我的專業是中國畫,這讓我想起大學期間修中國藝術史。在當時的我看來,這個過程非常枯燥。盡管我們中國的藝術如此博大精深,被述諸語言卻如此生硬冰冷,讓人望而卻步。后來這門課程要重考的同學不在少數,我也是靠意志力支撐下來的。難怪中學生無心聽講。
意公子有辦法,她“大話”。看目錄就很“不正經”:
……
第二章2.1、3000年前的吃貨太講究了!
2.2、這個黑科技產物,是給上天聽的聲音
……
第四章4.1、竹林七賢第一支文人大v天團,出道!
……
第五章5.2、人到中年,職場危機怎么辦?
……
第七章7.3、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
第八章8.3、世界以痛吻我,給他一個白眼又如何
……
這就是網紅吧,標題就讓人很想打開看看。讀下去沒有壓力,輕松詼諧。
首先讓我感觸較大的是李白。他出現在美術史就讓人頗感意外。原來李白有一幅書法作品傳世——《上陽臺帖》。
年輕的李白在陽臺宮遇到一個老道士,兩人成為忘年之交,互相欣賞。
這個白胡子老道士就是司馬承禎。那時候,他已經是八十幾歲的高齡,足足大了李白六十多歲。
再看李白,得了司馬承禎的夸贊后那是相當開心了。你想,這老道士可是皇帝的老師,連皇帝的老師都夸我,想必就是皇帝見了我也同樣會如此喜愛我吧。
當下李白大筆一揮,反手就寫下了一篇《大鵬遇希有鳥賦》。
他把自己比喻成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把司馬承禎比喻成昆侖山上的希有鳥。他們要一起去登頂,一起修道升仙去了。這里面有一句話,叫作“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鸚之輩,空見笑于藩籬”。什么意思?大概意思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們兩個是高級的鳥,我們兩個俯視眾生之巔,而其他那些小家雀根本不懂我們的遼闊。
可以說當時的李白心懷高遠,躊躇滿志。要意公子說,就是“這年輕人該有多狂啊”。后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白被唐玄宗賞識,封為翰林。
什么叫翰林呢?就是跟在皇帝身邊,每當有宴請或者娛樂活動的時候,給皇帝寫寫詩文,供他娛樂的這么一個職位。
李白心有大志不得施展。最后因小人口舌,被貶出長安。李白想起司馬承禎,將近20年過去了,李白再次來到陽臺宮。然而老友仙去,四下空空。人生已過大半的李白,想到曾經的抱負、人事哀愁……百感交集,寫下了他唯一傳世的《上陽臺帖》——
山高水長,物像萬千,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寫到這里意公子設想李白的情感,開始從專業角度,配以高清圖片,賞析這幅字帖。經過前面李白生平事跡的鋪墊,再看這賞析就顯得合情合理,能讓人感同身受了。這也是《大話中國藝術史》和其他同類書籍不一樣的地方。先講故事,再講專業,寓教于樂。那些看似冷冰冰的遙不可及的藝術品,變得鮮活起來。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有了溫度。正如英國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開篇所說: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而已。
書中還講到生平和影視作品表現的大相庭徑的唐伯虎、潔癖到令人發指,高潔孤傲的倪瓚、18歲一戰成名卻英年早逝的王希孟、狂傲不羈的徐渭、風格獨特的八大山人等等。我跟學生們講,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不再只知道達芬奇、梵高、畢加索。

這是一本新時代的中國藝術史,一本還很年輕的書。或許會遭到現世的冷遇。但它不要墨守陳規,要生動,與同為史書《明朝那些事兒》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凡事不能十全十美。《大話中國藝術史》的不足也很明顯,內容不夠全面(限于篇幅),論述偏主觀色彩。但仍不失為一本好書,風趣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敘述,專業的剖析。培養了初窺藝術之道者對中國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從而引發想去探索更多中國藝術史料和藝術作品的欲望。我認為,如此,作為中國藝術史入門讀物已足夠優秀。
圖文|李俊梁
編輯|曾振榮
初審|唐應偉、姚之發
終審|黎傳文
投稿郵箱|boyaxi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