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話題是:認真反思、踏實進取
考試后,同學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各門課的分數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比較才會有進步, 考試的意義還在于查漏補缺、總結進取。分數和名次可以遺忘,但認真細致的反思總結卻是不可忽略的。成績理想或不理想的背后,都有問題的暴露,我們必須立即總結反思、采取措施加以補救,才能在未來的考試中創造輝煌。對此,我有一些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反思自己學習的態度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學好的愿望,成功與否關鍵看行動。對于追求的目標,很多人只是說說,其實并未落到實處。如果記憶性的題目失分過多,特別是記憶性偏重的學科失分多,是由于精力投入不足;如果在知識應用中,出錯較多、運算能力欠缺,是由于平時訓練不夠。同時,反思自己平時是否自覺地學習,是否盲目地學習,學習是否扎實。總之,學習態度是決定成績好壞的前提條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二、反思考試中的得失
考試后是否對照試卷,弄清各個題型、各個知識點的失分情況?有無分析造成考試失分的原因?對試卷中的問題是否仔細歸類?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否準確、全面?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還存在哪些記憶不牢固或不理解的問題?直面問題,找出原因,這些便是下一次考試的分數增長點。
三、整理薄弱科目的知識點
要全面提高考試成績,整理薄弱知識點是必要的。各學科的內容是由具體知識點構成的整體,每個知識點的缺失都會影響總體成績。一些學科是概念沒有理解,還是解題思路欠缺?是技巧沒有運用熟練,還是答題規范有問題?如果是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下一階段學習的重點就應該是吃透教材,夯實基礎;如果是解題思路和方法上存在欠缺,就應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四、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制訂下一步計劃
古人說,“學習貴在持之以恒”,“學如初出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惰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每經歷一次考試,都要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制訂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計劃落實好了,過程就走好了,自然也就有好的結果。
考試成功,是瞬間的輝煌,是暫時的,不必整日狂喜;失敗后也不要過于自責,應深思源由,為下一次的進步蓄積力量。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考試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的意義一點都不亞于考試本身。只要我們平時刻苦努力,細心考試,考后作好反思與總結的工作,找出失敗原因,制訂具體的措施并落實到行動中去,并不斷鼓勵自己,堅定必勝的信念,我們一定會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目標!
最后祝大家學習進步,謝謝大家!